投信搶回盤面主導權
7 月份對於許多散戶投資人來講是今年最難操作的一個月,
原本只要無腦多就可以獲得暴利的航海王、鋼鐵人,
突然陷入多殺多的景象,但對於投信法人來講,7 月份卻是他們搶回盤面主導的一個月,
由於散戶及內資中實戶的影響力大增,以航運為首的傳產股在 Q2 上演了有如美股 WSB 概念股的現象,
法人從 6 月初開始就不敢再繼續買進,且持續減碼傳產股,
國外同類型的股票也轉入區間震盪,但台灣航運股卻在散戶大軍的推升下,
短短 1 個半月飆漲 100%,導致投信買超的股票乏人問津,
一直到近期航運股翻船,部分撤出傳產的內資,才開始關注投信認養的股票,
盤面主導權逐漸回到投信手上,以中小型電子股為主的櫃買指數,
有在這波資金大遷徙下,逆勢加權指數創下波段新高。
集中火力拉抬本夢比
在航運股壟斷台股 50% 成交金額的時候,
投信曾嘗試買進低本益比的蘋概相關電子股,
但股價也僅在投信買超的投幾天強勢,隨著投信建倉完畢,
這些股票缺乏當沖、隔日沖大戶及散戶大軍進場,很快就人氣渙散,
量能萎縮、型態轉弱,於是投信直接放棄財報選股,
轉戰 2022 ~ 2023 年有想像空間的題材股,原本法人對題材股的定義,
還侷限在今(2021)年下半有實質營收貢獻的伺服器相關 IC 設計類股身上,
到後來直接把銀彈集中到功率半導體、MCU、車用二極體這些與車用半導體及電動車相關的股票身上,
過去行情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第三代半導體題材,竟意外在內資從航運撤出後,
成功拉出了 2018 年漲價概念股風潮以來,最成功的一次多頭走勢。
個股股性出現變化
雖然車用及功率半導體題材,每次遇到資金浪潮時,
都令人匪夷所思的本益比及短線漲幅,但這次行情中,還是出現了一些部份依靠基本面推動,
或過去被基本面派長期看好,卻股價牛皮的股票,也跟著股性大變的情況,
比如從 2019 年就不斷被看好的車用二極體大廠朋程(8255),以及去(2020)年收購日本松下半導體,
原本以為要到 2023 年才能轉虧為盈,卻提早在今年 Q2 轉虧為盈,5 月繳出單月 EPS 0.68 元,
給外界明年有機會賺 10 元想像的 MCU 廠新唐(4919),
這些都還在基本面派可以接受的範圍內,但營收 70% 依靠認列轉投資嘉晶(3016)的漢磊(3707),
才是這波飆漲最兇悍的題材股,而攤開這間公司的資產負債表,
每一季度幾乎都是在取消信用交易的臨界點之間玩火。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完全沒在看財報的漢磊(3707)
漢磊(3707)從 2019Q4 之後淨值就跌破 11 元,按照規定,
淨值跌破 10 元就必須取消信用交易,之後該公司從連續 6 個季度虧損,
淨值卻奇蹟般的撐在 10 元之上,2020Q4 更是在 10.03 元的邊緣線,
但即便如此,漢磊(3707)股價今年以來就一直保持在 50 元上下,
因為市場上不斷傳出漢磊(3707)的利多,首先是 4 月份車用半導體嚴重缺貨時,
傳聞英飛凌跑去漢磊包產能,雖然從營收來看,實在看不出英飛凌包產能有多大的貢獻,
不過隨著 7 月份資金重回車用半導體,漢磊(3707)又出現新的題材,
未來車用光達將導入氮化鎵元件,除了可以降低光達的體積,光達大電壓的特性也適合用氮化鎵,
而攤開漢磊(3707)的的董監持股,裡面赫然出現當年漢微科的母公司漢民科技,
因此投信對此趨之若鶩,既然是曾經創造股后的集團,長線佈局技術就不需要看財報了,
在題材及過去的成功經歷面前,財報都變成了落後指標。
下圖:漢磊(3707)財務比率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投信不會賣在最高點
投信跟單法如果買在行情剛發動時,效果往往非常顯著,
因為投信算是少數無法用換分點隱藏,且必須每日公告自己進出的主力,
但如果跟著投信賣超來決定出場時機,則會發生股價從高檔回落一大段之後才出場的狀況,
首先,每一支股票都有做長線的經理人及做波段的經理人,
即便是每一支基金,也都有分長線部位及短線部位,透過做波段的短線部位來保護長線部位走勢不如預期的風險,
假設一支甲股票 A 基金在 1 月份進場建立長線部位,由於買進時的買盤,股價出現上漲,
於是 B 基金也買進甲股票作為波段操作,假如這支股票開頭幾家法人及中實戶的力拱下,
成功拉出波段,就會吸引更多短線資金進場,漲勢更為兇猛,
但如果想跟著這些投信賣在最高點,那麼難度就大增了,首先這些進場的法人,
有的是對該公司研究透徹的、有的是跟風做動能的,還有的是手上沒有同業都有,不買績效就會輸人,被逼著買進,
他們進場時一起敲進,出場時的理由卻都不同。
投信大幅回檔才減碼
每當股價炒熱到相對高點時,場內法人形形色色,
有些懼高症的投信,會選擇在股價還沒有轉弱時就賣出,
投資人如果跟著照做,有時候就會發生股價賣在半山腰的狀況,
但如果要等到所有投信都開始拋售時才跟著砍,此時的股價通常都已從高檔回落 20% ~ 30%,
因此進場時可以參考投信買賣超,但出場時,投信買賣超的參考價值就要降低,
而是用最簡單的價量來做進出場的衡量,投信因為內規較多,
靈活度不如中實戶跟部分手腳快的散戶,往往股價做頭發現拱不上去後,才開始出脫,
而非法人的聰明資金,則可以在盤中型態轉弱時,就憑直覺市價砍倉。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題材股漲多後,基本面因素必須淡化
回到本文的重點,既然上漲的題材是第三代半導體、電動車這些可以看到 2 ~ 3 年的願景,
為何在操作時卻仍要關注價量?首先,如果是一個佛系投資人,看好特定產業,買了就完全不管,
那麼確實不需要太關注股價的變化,不過即便是近期頻創新高的漢磊(3707),
也曾經在 2018 年從 20 元漲到 40 元後,跟著漲價概念股大崩盤,接下來 2 年都在 20 ~ 25 元震盪,
如果不是因為這次投信鎖定功率半導體為題材拉抬,以漢磊(3707)的財報表現,
繼續待在 25 元盤整也不是不行,因此,一個追求資金效率且不斷跟著法人大部隊移動的投資人,
在跟單投信時就必須知道 2 件事
1.追逐法人資金及動能就是在追高,追高就要有股價可能大幅回檔的心理準備,
用 5 日均線、10日均線是否有撐作為出場依據才能跑的比投信快
2.題材股漲多後,基本面、產業面消息都變成是炒熱氣氛的工具,作為進出場決策的因子必須淡化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東和鋼鐵(2006)
型鋼大廠東和鋼鐵(2006),筆者在 3/2 「台商回流受惠股,Q4 獲利爆發 EPS 上看 1.2 元」一文中介紹過,
當時股價 36 元,2 ~ 4 月份領先整個鋼鐵族群提前上漲,
投信持股比率也從 3 月初的 1%,到 4 月底上升至 4.3%,股價也一路上攻到最高 64.7 元
5 月份之後東和鋼鐵(2006)股價從 60 元大幅修正至 40 元,之後 2 個半月在 45 ~ 50 元之間震盪,
而仔細觀察 4 月底、5月初東和鋼鐵(2006)股價走勢及投信買賣超,
會發現東和鋼鐵(2006)初跌段期間,投信並沒有大量賣出,反而是股價大跌 30% 後,
投信才開始大量減碼,如果跟著投信出場,根本不可能賣在 60 元左右的價位,
因此東和鋼鐵(2006)出場條件可以設定兩種
1.該公司過去 10 年本益比河流圖都在 15 倍上下移動,保守預估 2021 年 EPS 4 元下,
60 元其實已經到價,不用等投信賣超就可以先行離場。
2. 4/19 ~ 5/3 十個交易日內,股價都在 60 元上下震盪,此時投信仍持續買超,5 日均線卻已經鈍化,
甚至同步跌破 5 日及 10 日均線,此時除非股價帶量突破前高,不然即便投信還在場內,也無法阻止股價的下跌。
也就是說,進場時透過基本面、籌碼面,提高買在起漲點的機率,
出場時卻要盡量簡化,因為股價只要失去買盤,就可能開始下跌,用太多複雜的工具,反而會錯失賣在相對高點的機會。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用短線保護長線
很多價值投資人選定一個標的之後,就會重壓並不管股價震盪持有,
但這樣做其實蘊含很大的風險,試想,2019 年的我們,連 2020 年會爆發 Covid-19 都無法預測,
又怎麼能夠買進一支股票後,完全的「預測」它接下來 2 年的走勢?
又比如 2021 年 6 ~ 7 月美國中概股因為監管疑慮崩盤,
但在半年之前,卻是有一大票投資人重倉買進長期持有,抱股 6 個月後出現 -90% 的驚悚報酬率,
因此將資金分成兩個部分,用短線波段來保護長線部位(長線部位不應大於短線部位比重),
除了可以確保每年的報酬率穩定輸出,
也可以避免長投標的外在環境發生超出預期的不利變化時,整體資金規模及報酬率不至於重傷。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抓到了
小p
4k沖陽明
>4K長線
看來1e!
沒有啦,小弟有接一些大戶外包的代操,自己大概6千多萬而已,之前有人訪問過小弟,那個時候大概2500萬,今年自己覺得績效還行,雖然慘輸很多朋友….
我想請教小p哥
3661 你的最愛經理人在五月回歸後
建立部位5億多 7月加碼到10億 8月再加碼18億
投信公開持股是在下個月第10個交易日
請問如何提早推測出3661是安聯認養?
該經理人5月份回歸後,注意到他一直買進上市半導體股票,當時我以為是聯電,但6月初揭露明細後,發現他買的是3661,我其實非常驚訝,因為我對3661的印象還停留在大跌那段,為了找出他買進的原因,每天看報紙跟研究報告的時候,都密切注意有沒有3661的新聞,後來看到了一條新聞:
「台ASIC業績扶搖直上 美系客戶一枝獨秀
2021/6/17 上午 02:20:57 – 趙凱期/台北
在中美持續角力過程中,面對美方政府不時出招的禁運、禁售令,原本寄望中國自製晶片商機的台系ASIC業者,在2021年不約而同的把研發資源轉向美國市場,在美系品牌大廠不斷針雲端運算、人工智慧(AI)、自動駕駛、AR/VR及虛擬貨幣等新興應用,也開始衍生出不少晶片自製的渴望。
包括世芯電子、創意電子、聯發科、智原、M31、力旺及愛普等台系ASIC與IP供應商,2021年美系客戶訂單能見度不僅持續成長,而且10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比重也明顯提升;至於原先寄望的中國客戶ASIC訂單,則重新以台積電南京廠的技術世代為基準來接單,務求一切合規適法。
台系ASIC業者指出,其實全球ASIC市場產值,自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蘋果(Apple)及華為等品牌大廠自行研發晶片以來,就不斷呈現快速成長走勢,尤其不少國際品牌廠也開始有樣學樣,在無法立即找到合適的晶片解決方案下,先一步自行開發晶片不失為一個最佳解決方案。
配合這些新踏入晶片設計領域的品牌大廠,本身獲利能力佳,只介意是否採用最先進技術,而不考慮什麼成本法則,進而帶動全球ASIC市場需求滾動式的正向成長,更激發出全新的高效運算(HPC)應用商機,成為台積電最可靠的訂單夥伴。
而當初最積極的中國自製晶片客戶,在不少官方色彩公司陸續被戴上敏感型客戶帽子後,雖然台系ASIC與IP業者仍陸續在中國內需市場活動,也支持當地晶片自主化運動發展。
由於台積電必須向美申報合法程序,也沒有進一步的最新規範,不少台系ASIC與IP業者已先一步暫停與中國客戶最先進製程技術合作計畫,轉向以台積電南京廠的技術世代為最新基準,優先在當地進行晶片設計與投片生產工作。也就是說,7奈米以下先進製程技術暫不考慮,但10奈米以上已廣被接受的製程技術,則可以繼續與中國客戶。
至於先進製程技術研發團隊所空出來的人力資源,則改攻美國市場,包括Facebook、亞馬遜(Amazon)、Google、Tesla等美系大廠,仍致力打造自製晶片解決方案來強化終端產品及服務的差異化;至於超微(AMD)、英特爾(Intel)、高通(Qualcomm)及博通(Broadcom)等一線IC設計大廠,因採用台灣晶圓代工資源,不少IP元件資料庫也出現外包動作。
在美系客戶針對先進製程技術的追逐動作也正不遺餘力,而且願意重金壓注下,台系設計服務業者透露,預估2021年美系客戶自製晶片的訂單金額、出貨數量及市場比重可望明顯走揚。」
這則新聞等於是讓3661的想像,轉了180度的彎,直接從中概白手套概念,變成美國科技大廠自製晶片概念股,股市最喜歡的就是新題材,且當時還沒有太多人注意到這件事,但大咖投信一直買進的事實已經成立,於是跟著進場逢低布局,之後7月份也可以看到,安聯持續買進3661,8月份股災,投信加大買進力道,這個時候不用看明細,就可以斷定,這些投信買盤,是該經理人準備把持股比重買到10%,之後也確實如此,且3661幾乎只有一家投信在買,比起新唐、祥碩這些,同時有好幾家投信在買,籌碼更為穩定(囚徒理論的概念,越多囚徒,平衡越有可能打破),之後也可以看到,3661在9月份異常強勢,一直到指數回檔,都還在相對高檔,版主唯一覺得可惜的,就是買太少XD
挖 我跟P大大一樣
今年海賺
基本Allin 航運
0712號全出光
從1000變成6300
跟小P多學習
感謝小P哥的無私分享, 不過還是有一點不懂, 想要請教.
就是如何5月就知道該經理人持續買進半導體的股票啊?
是從以往的交易紀錄抓出該基金的分點,
然後看該分點在5月的大筆買超嗎? 實在想不出怎麼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