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軋空股暴漲
近兩周全球股市的話題都圍繞在美國一間遊戲零售商 Gamestop 的股票身上,
其走勢在短短一個月內,從不到 20 美元飆漲到昨(1/27)日最高 380 美元,
並帶動了美股一連串基本面不佳的股票跟著噴出,
這些公司由於經營策略及產業發展有疑慮,長期以來被視為可以穩定放空的標的,
但在特定因子的催化下,這些「定空股」成為空軍的夢魘,
甚至有些分析認為這兩周的軋空風潮,是造成美國股市 1/27 回檔修正的可能原因之一。
Gamestop 原為價值投資標的
Gamestop 是一間美國的電子遊戲實體通路商,
早在 10 年前市場就開始擔心遊戲數位下載的浪潮會衝擊該公司的業務,
5 年前如果用本益比篩選美股標的,Gamestop 這家公司一年 EPS 可達 3.5 元以上,
股價卻只有 20 元上下,往往可以進到篩網內,
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看,Gamestop 5 年前無論是損益表或是現金流量表都算健康,
每年還會發放 1.3 元左右的現金股息,沒有道理本益比只有 5 倍,
對某些只看財報的人來講,Gamestop 就是一種價值投資的標的。
下圖:Gamestop 2014 ~ 2016 年分別配息 1.1、1.32 及 1.44 元現金。
(資料來源 : Gamestop 2016 年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法人認為是價值陷阱
雖然 5 年前 Gamestop 的財報表現尚可,本益比也只有 5 倍,
但無論是 PC 電腦端或是家用遊戲機,遊戲數位下載都是一個趨勢,
Gamestop 最大的兩個營收來源:出售遊戲片、買賣二手遊戲片,
在這個浪潮下立足點越來越窄,再加上販售遊戲機的業務,
也被亞馬遜這些網路電商巨頭搶食,Gamestop 怎麼看都像是一家遊戲界的百視達,
其業績也從 2016 年開始邁入衰退,2015 年營收還有 93.63 億美元,EPS 3.8 元,
到了 2019 年已降至 64.66 億美元,EPS 由盈轉虧變成 -5.31 元,
成了名副其實的「價值陷阱」,美國法人不斷進場加空,認為該公司破產只是時間問題。
(資料來源 : Gamestop 2019 年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Michael Burry 2019 進場抄底
台灣媒體第一次大規模報導 Gamestop 是在 2019 年 8 月,
由於放空 Gamestop 的法人實在太多,股價在 2019 年就在龐大的賣壓下快速崩跌,
到當年 8 月已跌至最低 3.15 元,此時電影大賣空的原型 Michael Burry,
發現 Gamestop 的股價已經跌到比帳上的現金價值還要低,就算立刻清算都能拿回超過 3 元的價值,
他旗下的基金 Scion asset management 開始大量買進 Gamestop 的股票,
並在買進隔週接受記者訪問,表示買進理由除了股價低於現金價值外,
他還注意到過去 15 年 Gamestop 兩次從 10 元以下上漲到 30 元以上,
都剛好是 PS3、XBOX 360 及 PS4、XBOX ONE 上市的年度,
Gamestop 的業績很可能在 2021 年下一代遊戲機放量後回溫,
且下一代產品週期的放量有機會為 Gamestop 的轉型提供足夠的財務支撐,
他同時也寫信給公司董事會,表示由於美國特定法人可以無券放空的機制,
公司在外流通空單已經比發行股數還要多,
建議公司可以買進庫藏股,利用軋空讓股價回溫。
大瘟疫前股價上漲 100%
Michael Burry 雖然是以電影大賣空為投資人所知,但他在 2008 年金融風暴之前,
其實一直是專門找股價低於財報價值的抄底型價值投資者,
Gamestop 只是他 20 年來操作模式的又一個標的,在他對媒體透漏自己在買進後,
許多喜歡跟單 Michael Burry 的散戶都跟著進場,股價也在 2019 年購物旺季期間,
從 3 元多上漲到最高 6.9 元,足足上漲了 100%,但隨後緊接而來的瘟疫大封鎖,
重創了 Gamestop 這一類實體通路業者,股價又再度回到 4 元多打轉。
(資料來源 : 富途牛牛)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020 年 8 月軋空行情醞釀
2020 上半年 Michael Burry 手上雖然還有 Gamestop 的股票,
但由於股價一直上不去,Scion asset management 基本已無法號召散戶拉抬,
一直到 2020 年 8 月,美國美國最大寵物食品電商 Chewy 創始人 Ryan Cohen,
透過旗下基金 RC ventures 買進 10% 股票,並以積極投資人的角色進駐董事會,
才讓市場認真看待 Gamestop 轉型電商的可能性,加上 2020 年底微軟及 Sony 相繼推出新一代遊戲機,
Gamestop 股價在 2020 年底,瘋狂軋空秀出現前,就已緩步推升到 15 元之上,
基本上 Michael Burry 2019 年的買進邏輯已經發生。
下圖:去(2020)年 9 月底 RC Venture 的持股已經上升到 12%,
機構開始長期持有,空方要回補全部空單變得不可能。
(資料來源 : 富途牛牛)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美國散戶進入台股 DR 狂熱
以上這些都是有在留意遊戲產業或遊戲股的投資人才會關注的消息,
但真正讓這家公司攻佔各大媒體版面的,
是該公司在 1/13 ~ 1/27,短短 10 個交易日暴漲 18 倍的走勢,
Michael Burry 在 2019 年買進的時候就表示,Gamestop 在外流通空單比發行股數還多,
只要公司一直買進庫藏股,早晚會引爆空單回補潮,並帶動股價大漲,
公司也確實買進庫藏股,但都是掛在買盤等空方拋售,完全起不到軋空的效果,
庫藏股買了快一整年,股價也沒出現暴漲,一直到美國散戶在美國 Reddit 討論區的 wallstreetbets 版聚集喊買,
引發類似網路效應的風潮,帶動一大票散戶跟風買進,才引爆了大型軋空秀,
事實上,類似的場景去(2020)年就在台股上演過,
只是主角從基本面有問題卻空單過多的軋空股換成低價股、DR 股。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短短一個月內,Gamestop 從不到 20 美元飆漲到(1/27)日最高 380 美元,
並帶動了美股一連串基本面有疑慮的股票跟著噴出。
(資料來源 : 富途牛牛)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泰金寶-DR(9105)暴漲 5 倍
去(2020)年 6 月台股就陷入萬二懼高症的氣氛,
生技股、遠距概念股當時來看都基期偏高,散戶 Q2 賺的盆滿缽滿卻找不到新的投機標的,
此時在外籌碼有限的 TDR(台灣存託憑證)映入散戶眼簾,
再加上原股第一上市地在新加坡的美德醫療-DR(9103),
因搭上東南亞防疫題材,原股於新加坡連番上漲,
台灣的 TDR 跟著連動,從 3 塊錢漲到 20 元,
於是開始有人透過網路討論區鼓吹散戶掛漲停買進 TDR,
只要股票代號後面有 DR 的,就要鎖漲停,
到後來連泰金寶-DR(9105)這種泰國原股完全沒有上漲的 TDR,
股價也從 3 元一路漲停鎖死到 12 元,
一些大戶看不慣散戶這種不理性的買股法,在 9 月初放空泰金寶-DR(9105),
結果反而讓股價進入 Gamestop 的軋空模式。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不理性拉抬引發市場恐慌
當時買進 DR 股投資人的邏輯基本是,不管溢價合不合理,
進市場就是來賺錢的,只要會漲就是好股票,所有散戶都去鎖漲停就會一直上漲,
甚至還會有融券放空當上漲燃料,政府只准法人炒高價股,
卻指責散戶集體拉抬低價股、DR 股,這對散戶來說不公平,
網路討論區甚至出現一些散戶達人:AKA 媽媽牛肉麵,
帶頭抨擊任何指責 DR 股是炒作的言論,而這種不理性的氛圍也讓一些資金開始擔心市場是否過熱,
從線圖來看,台股 9 月下旬曾經出現過一波幅度不小的回檔,
當時市場上最強勢的股票就是 DR 股、低價股,不少大戶及法人表示盤面非常奇怪,
紛紛想減碼手中持股,在泰金寶-DR(9105)反轉之前,OTC 指數就已開始走弱,
並於 9/25 出現連 5 黑,10 月份開始 TDR 降溫,原本認為市場不理性的資金才再度回籠。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軋空潮引發美股回檔
當經過專業訓練的法人,其產業知識、選股邏輯完全不管用,
散戶只是看著討論區明牌追漲停時,
由於現象超出自己可以掌控的範圍,法人及資深投資人就會感到恐慌,想趕快降低部位,
因此美股本周多支基本面有問題的股票,爆發大規模軋空事件後,
道瓊及那斯達克指數開始轉弱,並在 1/27 雙雙重挫 2.05% 及 1.21%,
不論大跌是被軋空的法人被迫賣出多頭部位、意圖製造指數大跌讓散戶恐慌,
或覺得盤面怪怪的想離場,從台股 TDR 的案例來看,
除非這些讓法人瞠目結舌的散戶股開始轉弱,美股大盤才有可能恢復正常。
下圖:美股投機股飆漲,引發法人疑慮,認為盤面過熱才會導致這種現象。
(資料來源 : 富途牛牛)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台股借券賣出的軋空
回到 Gamestop 這個案例身上,美國散戶在討論區鼓吹的買進方式,
實際上不是用現股,而是用相當於台灣權證的期權,
透過槓桿商品,買進大量張數的期權,逼迫造市商去市場避險買進現股,
達到軋空軍的效果,如果在台股要複製一樣的結果,
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 該股票有大量在外流通空單,無論是借券或融券。
2. 自營商在該股票有發行認購權證,買進權證就能以小搏大,
讓自營商避險去影響現貨市場價格。
如果攤開證交所的借券賣出餘額明細,
目前台股被借券賣出最嚴重的兩支股票是面板雙虎友達(2409)、群創(3481),
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大批散戶衝去權證市場,掃貨市場上所能看到的每一檔認購權證,
有多少買多少,就可能引發類似美股 Gamestop 的軋空模式,
如果萬般拉抬只為出,空軍就是拉上去後最好的出貨對象,
當然以台灣的監管環境及市場氛圍,以上這種狀況發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但要在台股複製美國軋空秀,邏輯上還是可行的。
下圖:友達(2409)、群創(3481) 1/28 借券賣出達 70.5 萬張及 63.8 萬張,
分別占在外流通張數的 7.32%、6.57%。
(圖片來源 : 證交所)(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小P哥您好:
要先感謝您對面板產業的分析,實在是非常專業,也很準確。
今天友達在盤前公佈營收,第四季賺84.4億,EPS為0.89,2020的4季虧轉盈每股賺0.36元。第四季雖然沒有大家預期中的破1,但我想也是很好的成績。但股價還是硬生生的跌了6%。
是否能推斷為
1. 營收公佈前,法人們大買友達,似乎大家都已經知道營收會好的事實。而大家更期待今天法說的利多內容,跟EPS是否能超乎預期。
2. 今日盤中,法人似乎已經看到群創的成績,在籌碼上面大賣友達、彩晶個股,而轉大買群創。
您現在對友達未來的趨勢的看法?
拍謝,還有今日也借卷也還了好多張,有代表甚麼意義嗎?
從2月初至今,外資持續回補友達、群創的借券賣出,版主相信這些外資是在看到面板股的獲利表現,及接下來兩年中國面板廠產能開出的速度後,認為要再重現2019的慘業狀況有難度,這才開始停損出場,不過長期來看,LCD面板廠還是要面臨OLED的競爭,尤其近期韓國媒體放出風聲,認為蘋果可能於明年於ipad及Mac導入OLED面板,假如該狀況確實發生了,其他非蘋業者也跟進,確實會對LCD產業造成長期的不利影響,且隨著LCD報價不斷上漲,OLED報價卻走軟,廠商採用OLED面板的誘因越來越大,如果面板股再一次被大規模空襲,引爆點可能會是OLED市占率上升,因此MiniLED背光能否快速下降成本,對LCD廠來說就是未來2~3年能否維持好光景的關鍵,在挑選MiniLED概念股時,如果是越能做到垂直整合的廠商,越值得注意,因為成本的下降,才是目前MiniLED背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抱歉一直到現在才回您,一方面是因為過年後中小型股的行情太過精彩,版主2月下旬之後的報酬率遠遠超過1月份,手中持股隨時快20支,標的一支接一支,忙碌之下無暇回復,另一方面是友達、群創年後之後的表現十分亮眼,版主相信有買的投資人就算只用現股,也都賺到20%以上的波段,一切照著原本的劇本走,不需要太多的分析,而3月上旬的面板報價依舊持續上漲,且現在缺料已經成為壓制面板供給開出的關鍵,關注的焦點變為缺料問題何時會結束,一旦缺料問題結束,面板報價就可能會鬆動,市場是敏感的,報價鬆動雖然不等於獲利會大幅減少,但股價還是會有所反應,由於這樣的風險存在,版主已經將面板股的持股比重從原本的25%減少到11%,不過還是看好4~5月面板報價的持續調漲、營收的公告及Q1季報的成績單,可以在接下來2個月持續扮演股價推升的催化劑,最後則是關於彩晶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現在電子業的關鍵字是缺料,大廠在法說會時都說供應商會全力支援,既然大廠都沒有缺料疑慮,那誰是缺料受害者呢?當然就是小廠,大廠的訂單排擠到小廠,而彩晶身為小間面板廠,在零組件供應上就較友達、群創來的不利,這也是為何雙虎股價不斷上漲,彩晶股價卻表現不佳,系統廠也有這種現象,網通、資安、工業電腦這些量小的二線系統廠,由於缺料,營收開不出來,股價在近2個月都盤跌,而大型代工廠、系統廠,由於零組件廠的全力支援,營收並未因缺料顯著下滑,股價反而在3月份都有小漲的表現,也就是說,一旦電子業Overbooking的泡沫破裂,這些手上有訂單,卻因為缺料無法出貨的二線廠商,到時候反而可以逢低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