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基期漲價概念股
4 ~ 6 月在熱錢瘋狗浪的推升下,
台股從商用筆電、電競到 5G、腳踏車、MiniLED 及綠電,
幾乎所有能炒作的題材都輪過一次,
市場氣氛也從 3 月中史詩級股災的恐慌心態,變成深怕錯過 10 年一遇的大多頭,
但從 9 月中開始,這些被過度炒作的題材股就開始回歸到基本面,
股價也出現 20% ~ 30% 不等的修正,當指數還撐在 12,500 點上下時,
不少投資人已經將 Q2 賺得的獲利回吐大半,甚至倒貼給市場,
在題材股紛紛回檔之際,台股也陷入了題材空窗期,
一直到近期資金才開始注意到低基期的漲價概念股。
股災前的漲價概念股
矽晶圓及被動元件是台股漲價概念股的兩大支柱,
2018 年一度創造數倍的漲幅,但隨著 2018Q3 開始報價回落,
漲價概念股也退出主流股的行列,2019 年市場瘋狂追逐 5G 概念股時,
該族群卻因為短期供需失衡而不斷向下破底,
直到 2019Q3 才傳出報價落底的消息,相關股票也在 2019Q4 重新獲得法人資金鎖定,
被動元件指標股國巨(2327)也從 2019 年 8 月份最低 203 元,被拉抬到今(2020)年 2 月份最高 498 元,
漲幅高達 145%,矽晶圓大廠環球晶(6488)也同樣從 2019 年 8 月的 264 元
沿路爬升到今(2020)年 2 月 465 元,彷彿 2018 年的飆漲神話即將重現,
但突然其來的 3 月股災摧毀了市場的幻想,
股災讓多數電子股都出現 30% ~ 50% 不等的跌幅,卻不是每支股票都成功在股災後漲回。
大盤上漲,漲價概念股盤跌
指數剛開始反彈時,由於漲價概念股套牢眾多法人及大戶,
股價也跟著指數暴力反彈,5 月初已距離 2 月底高點不到 20% 跌幅,
但隨著解套資金陸續離場,加上市場題材股轉向,
漲價概念股也邁入長達 5 個月的盤跌期,
儘管 Q2 獲利及 Q3 營收同樣受惠於疫情帶動的電子產品需求而優於去年同期,
亮眼的基本面卻無法阻止股價邁入盤整或空頭走勢,
大盤雖然在 6 ~ 7 月接連突破萬一、萬二,
但對漲價概念股來講,反彈行情在 5 月初就已經結束了。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題材股的不同解讀
近兩年台股最火熱的題材莫過於 5G,
5G 又可以連結到手機、伺服器、自駕車,
這也就代表,許多電子股都可以套用 5G 作為炒作題材,
台股第一波發動的 5G 概念股是散熱,2018 年 10 月,
市場還壟罩在漲價概念股崩盤的悲觀氣氛裡時,
散熱大廠雙鴻(3324)橫空出世,短短兩個月就從 45 元漲到 100 元,
並帶動同業超眾(6230)在日本電產收購案後跟進大漲,
隨著散熱開出 5G 第一槍,2019 年 5G 概念股邁入百花齊放時期,
IC 設計、PCB 上游到 PCB 下游,許多 4G 時代不屬於 4G 概念股的產業,
通通被冠上 5G 題材拉抬,直到 2020 年 Q2 都還是看到同一批面孔在扮演多頭主力部隊。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選擇性忽略漲價概念股
Q2 題材股除了 5G,還有遠距辦公及電競需求暴增,
市場在拉抬鍵盤、IC 設計、晶圓代工的同時,
卻對同樣會受惠於這三大需求的漲價概念股視而不見,
然而從 5G 手機到筆電、顯示卡、主機板,
其需求變化都能牽動被動元件及矽晶圓產業,
資金雖然對漲價概念股興趣缺缺,但它們同樣受惠遠距及 5G 商機卻是事實,
這也是為何漲價概念股在 5 ~ 10 月股價被市場冷落時,
基本面卻還能繳出僅次於 2018 年的亮眼成績。
環球晶(6488)與中美晶(5483)
台股較具指標性的矽晶圓股有三間,
分別是日本勝高半導體(Sumco)旗下的台勝科(3532),
以及全球第三大矽晶圓廠環球晶(6488)及其母公司中美晶(5483),
3 月份衰退危機打亂了矽晶圓廠本來的報價調漲計畫,
法人一開始也偏空看待矽晶圓營運表現,
但疫情讓 IT 及遠距辦公需求爆發,
相關上游代工業者產能紛紛供不應求,矽晶圓需求大幅提升,
環球晶(6488) 前三季 EPS 繳出 22.21 元的成績,預期今(2020)年 EPS 至少有 30 元,
明年韓國廠產能開出後,長期保持在 30 元以上的機率很高,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於 10/14 發布的報告指出,
矽晶圓在經歷 2019 年 6.9% 的衰退後,2020 年開始將維持 4 年的增長,
2021 年需求將較 2020 年上升 5%,
市場也預期矽晶圓廠商可能從 2021Q1 調漲 12 吋矽晶圓報價。
(圖片來源:環球晶法說會簡報)(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中美晶(5483)評價有望調升
母公司中美晶(5483)則在近一年被當成控股公司對待,
雖然去(2019)年 Q2 中美晶(5483)已一次性認列太陽能多晶長約虧損,
2019Q3 ~ 2020Q2 累積 EPS 高達 9.58 元,但卻因為今(2020)年只配息 5 元,
導致每季獲利雖然高達 2.3 元以上,本益比卻只有 10 倍左右,
但從子公司環球晶(6488)的財報來看,
中美晶(5483)今(2020)年 EPS 有機會挑戰 9 ~ 10 元,
公司早前在法人座談會上也透漏,明年開始將規劃每年配息 2 次,
2 月及 8 月各一次,每次配息 4 ~ 4.5 元,以 11/3 收盤價 101.5 元計算,
殖利率高達 8% ~ 9%,若再考慮到明年環球晶(6488)韓國廠開出後 EPS 提高,
中美晶(5483) 評價有望在資金重回漲價概念股後調升。
(圖片來源:Cmoney)(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國巨(2327)與奇力新(2456)
被動元件扣除華新焦家的華新科(2492),
就屬國巨集團的國巨(2327)及奇力新(2456)最具指標性,
國巨(2327)在 7 月份合併基美 KEMET 之前,
3 ~ 6 月營收就已繳出連續 4 個月雙位數年增的成績單,
7 月份開始更是連續 3 個月年增 100%,前三季累計營收年增 45.3%,
亮眼表現與股價形成嚴重反差,雖然國巨(2327)尚未發布第三季財報,
不過同業華新科(2492)已搶先公告財報,Q3 EPS 4.9 元,
大幅超越去(2019)年同期的 3.56 元及 Q2 的 3.98 元,
被動元件相繼公告財報,也讓市場資金終於注意到獲利上升、
股價卻處於低基期的漲價概念股。
(圖片來源:Cmoney)(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奇力新(2456)搶搭 5G 題材
與電容為主的國巨(2327)不同,奇力新(2456)的營收組成以電感(66%)及電阻(21%)為主,
今(2020)年 3 月開始同樣受惠筆電、桌機、伺服器等需求帶動出貨,
3 ~ 9 月營收皆保持年增,由於相關遠距商機截至 Q4 都還看不到退燒跡象,
第四季營收有機會與第三季持平,拉或動能有望延續到 2021Q1,
至於目前市場關注程度最高的 LTCC(低溫共燒陶瓷),
目前僅佔營收 4% 左右,但毛利率高達 40%,遠高於公司平均,
由於未來 5G 手機 LTCC 用量將大幅上升,公司也針對這塊加大投資力道,
雖然目前奇力新(2456)的 LTCC 僅有打進 4G 手機供應鏈及網通廠,
不過預期明(2021)年將取得一線手機大廠 5G 訂單,
產能也會從 Q3 一個月 3 千萬顆提升到 Q4 的 6 千萬顆,並於 2021 上半年達 1.5 億 ~ 2 億顆,
明年下半年開始 LTCC 營收占比有機會達 10 ~ 15%。
(資料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 快速結論
最後整理出本文重點如下:
1. 題材股出現大回檔,當指數還撐在 12,500 點上下時,不少投資人已經將 Q2 賺得的獲利回吐大半,
甚至倒貼給市場,一直到近期資金才開始注意到低基期的漲價概念股。
2.亮眼的基本面無法阻止漲價概念股在第一波反彈之後邁入盤整或空頭走勢,
大盤雖然在 6 ~ 7 月接連突破萬一、萬二,但對漲價概念股來講,反彈行情在 5 月初就已經結束了。
3. 漲價概念股同樣受惠遠距及 5G 商機是事實,市場在拉抬鍵盤、IC 設計、晶圓代工的同時,
卻對同樣會受惠的漲價概念股視而不見。
4.疫情讓 IT 及遠距辦公需求爆發,相關上游代工業者產能紛紛供不應求,矽晶圓需求大幅提升,
研調預期 2021 年需求將較 2020 年上升 5%,法人預期環球晶 2020年 EPS 至少有 30 元,
明年韓國廠產能開出後,長期保持在 30 元以上的機率很高。
5.環球晶母公司中美晶 2020 年 EPS 有機會挑戰 9 ~ 10 元,明年開始將規劃每年配息 2 次,
2 月及 8 月各一次,每次配息 4 ~ 4.5 元,以 11/3 收盤價 101.5 元計算,殖利率高達 8% ~ 9%。
6.被動元件相繼公告財報,也讓市場資金終於注意到獲利上升、
股價卻處於低基期的被動元件,奇力新目前 LTCC僅佔營收 4% 左右,
但毛利率遠高於公司平均,預期明年下半年開始 LTCC 營收占比有機會達 10 ~ 15%。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1 thought on “漲價概念股 5G 強勢回歸,其中這家本益比只有 10 倍,明年潛在殖利率高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