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世達(2352)落後大盤
明基友達集團的樞紐公司佳世達(2352),
與所有股票一樣,在今(2020)年第一季股災期間跌幅慘重,
從年前封關 21.55 元開始計算,到 3 月 23 日跌到 13.4 元,
區間跌幅高達 37.81%,然而在大盤 V 型反轉驚驚漲並即將重回萬二的時候,
佳世達(2352)的股價卻受 Q1 財報表現不佳影響,
而被內外資法人減碼拋售,導致其漲幅遠遠落後大盤,
6 月底收盤價 17.95 元,仍距離 1 月 20 日封關價有一大段距離。
2019 年面板股下跌
去(2019)年 Q2 面板報價跌破現金成本,
導致面板雙虎的大股東出現逃命式的拋售潮,
友達(2409)、群創(3481)的股價,雙雙從年初的 10 ~ 11 元,
被砍到剩不到 7 元,一時之間面板業成為市場熱門話題,
不僅各大媒體爭相報導面板業新聞,
投資人也關心昔日的兆元產業是否將徹底消失,
然而受面板景氣不佳影響的不是只有面板廠本身,
面板的上下游產業,甚至是大股東都深受面板景氣下滑影響。
深受友達(2409)影響的系統廠
筆者去年在「友達(2409)墜崖式下跌摜破 9 元,這家公司持有 66 萬張」中,
發現友達(2409)的大股東當中,除了財大氣粗的廣達(2382),
就屬集團樞紐公司佳世達(2352)受到的影響最大,
不過佳世達(2352)因為是使用權益法而不是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金融資產認列友達(2409),
友達(2409)的股價下跌在當下並不會反應在佳世達(2352)的財報上,
甚至佳世達(2352)在 2019 年 Q2 財報上,
還會以每股 20 元的價格,而不是市價 9 元來認列帳面價值。
下圖:根據佳世達(2352) 108Q2 合併季報第 26 頁,佳世達(2352)帳上的友達(2409),
帳面價值高達 131 億元。
(圖片來源 : 佳世達 108Q2 合併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但當友達(2409)真的開始出現鉅額虧損時,
佳世達(2352)就無法再逃避友達(2409)的存在,
必須按持股比率 6.9% 認列虧損,
而友達(2409)在 2019Q4、2020Q1 兩個季度稅後分別大賠 91.42 億及 57.78 億,
就造成佳世達(2352)必須認列 6.3 億與 3.98 億的採權益法之關聯企業損失,
加上肺炎疫情影響,2020Q1 EPS 掉到只剩 0.12 元,創下近年新低。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佳世達(2352) 四大部門
去除友達(2409)這個影響獲利的關鍵因子,
佳世達(2352)的本業主要可以分成 4 大部門,
而這 4 大部門與友達(2409)的損益變化,
就是構成佳世達(2352)在 2016 年成為熱門轉機股的關鍵。
代工服務與品牌業務
佳世達(2352)的前身是品牌與代工業務並行的明碁電通,
明碁電通最著名的事蹟,就是 2005 年併購了德國西門子的手機部門,
結果不到一年就虧損 250 億台幣收場,明碁也改名叫佳世達(2352)重新出發,
明碁電通則變成佳世達(2352)的子公司,在集團內部經營 BENQ 品牌,
2013 ~ 2016 年,佳世達(2352)透過提高自動化降低成本,
以及增加高毛利產品比重的方式,成功在營收規模變動不大的前提下,
將這兩個部門的獲利大幅拉高,就以 2013 年及 2016 年第一季的財報來看,
代工部門營收從 180.6 億上升到 235 億,增幅 30.12%,
獲利卻是從 0.3 億大增到 7.75 億,整整增加了 25.8 倍,
品牌部門的改善更明顯,2016Q1 營收 74.44 億,僅較 2013Q1 增加 1.03 億,
部門損以卻由虧損 0.39 億,變成獲利 3.47 億,
這兩大部門由此成為佳世達(2352)近年本業的獲利支柱。
下圖:佳世達(2352) 2013Q1 部門營運狀況
(圖片來源 : 佳世達 102Q1 合併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佳世達(2352) 2016Q1 部門營運狀況
(圖片來源 : 佳世達 105Q1 合併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子公司明基材(8215)
佳世達(2352)財報裡面的材料科學部門,實際上是一間上市公司,
即面板上游零組件的偏光板廠明基材(8215),
佳世達(2352)因為持有 43.55% 的明基材(8215),
加上掌握明基材(8215)董事會過半席次,因此將明基材(8215)編入合併報表內,
並放在材料科學這個部門,由於偏光板近 5 年報價調漲不易,
明基材(8215)的獲利也從 2013 ~ 2014 年的大賺,變成在損益兩平徘徊,
對佳世達(2352)整體財報的影響式微。
醫療服務
最後一個部們,則是佳世達(2352)近年積極發展的醫療部門,
這個部門主要由兩個項目構成,分別是透過併購入股,並編製合併報表的明基醫(4116),
以及 2008 年設立,並連續多年造成集團虧損加劇的中國明基醫院,
而透過比較 2013Q2 及 2016Q2 醫療部門的營運狀況,
可發現單季損益從虧損 1.87 億,變成獲利 250 萬,
主要就是中國明基醫院營收不斷增加,並成功轉虧為盈。
下圖:佳世達(2352) 2013Q2 部門營運狀況
(圖片來源 : 佳世達 102Q2 合併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佳世達(2352) 2016Q2 部門營運狀況
(圖片來源 : 佳世達 105Q2 合併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016 年獲利爆發的關鍵
綜上所述,佳世達(2352) 2016 年獲利爆發主要由 3 個關鍵構成,
第一個是本業電子代工與 BENQ 品牌部門透過成本與產品結構改善,
成功將營業利益從損平邊緣提升到單季獲利 10 億左右,
第二個則是原本連年虧損的醫療部門,
位於中國的兩間醫院(南京明基醫院、蘇州明基醫院),在慢慢建立規模經濟與養大客戶群後,
成功轉虧為盈,並成為貢獻集團獲利的一隻腳,
最後一個則是面板業的景氣,2016 下半年到 2017 年,
中國面板產能尚未全面開出,面板主流尺寸又向上提高,
出現面積供給趕不上面積需求增加的狀況,面板價格全面上漲,
並讓友達(2409)從 2016 下半年開始繳出每季獲利 1 元左右的成績,
佳世達(2352)認列的業外損益,就從每季 4 億元虧損,
變成每季 5 億元獲利 6 億元,一來一往之間就增加了 10 億元,
以佳世達(2352)股本 196.67 億元計算,相當於每季提升 0.5 元的 EPS。
(圖片來源 : Cmoney)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020Q1 獲利下滑因素
佳世達(2352) 5 月 7 日發布 2020Q1 財報,單季 EPS 掉到只剩下 0.12 元,
這也造成該公司股價在 2020 年 V 轉行情中,表現落後大盤,
攤開佳世達(2352) 2020Q1 的財報,扣除友達(2409)造成業外 3.48 億虧損,
本業營業利益的部分從去(2019)年同期的 14.42 億下降到 10.36 億,
造成營業利益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代工部門及醫療部門營收下滑。
代工與品牌部門衰退
代工部門因 Q1 中國停工,出貨受阻,營收從 282.49 億下降到 239.2 億,
部門獲利也因此由 7.714 億下滑到 6.34 億,
品牌部門則因為 2019 年收購案,營收年增 34.8%,
不過獲利未隨營收增加,受疫情影響,與去年同期相比僅持平。
(圖片來源 : 佳世達 109Q1 合併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醫療部門衰退
原本市場以為,疫情爆發會對醫院的生意有所幫助,
但事實卻不是如此,就以美國來看,
武漢肺炎反而造成醫院業績大減,多間醫院因而倒閉。
像明基醫院這樣的大型醫院,
裡面除了呼吸科,還有各式各樣的業務,疫情爆發後,民眾不敢上醫院看病,
其他疾病、一般小感冒或健檢等業務,需求瞬間急凍,
加上明基醫院又不是肺炎指定醫院,讓醫療部門多年來營收第一次出現衰退,
從 2019Q1 的 18.67 億,下降到 2020 的 13.77 億,
部門損益也從獲利 5 千萬,變成虧損 1.59 億。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2020 下半年狀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造成佳世達(2352) 2020Q1 獲利下滑的三個因子中,
代工部門停工問題已經在中國第二季復工後獲得解決,
而 Q1 在營收大幅衰退的前提下,部門獲利僅減少 1 億元,
代表該部門 Q2 有可能在營收規模恢復後,獲利出現年增表現,
醫療部門方面,在中國疫情逐漸受到控制後,民眾上醫院的意願也可能回升。
面板報價 2020 下半年有望上漲
最後則是最受股東詬病的轉投資友達(2409)虧損,
從目前外資研調機構的報告來看,因中國小型面板廠競爭力衰退,減緩中國開出速度,
加上韓國大廠 LG 及三星紛紛宣布停產 LCD 面板,
LCD 面板報價可望在 2020Q3 出現上漲趨勢,並帶動面板雙虎轉虧為盈,
事實上,中國面板產業一連串的補貼搶市占,就是為了取得面板業話語權,
同樣的手段韓國三星也曾經在 Dram 操作過,透過政府補貼開出大量產能殺價,
待取得高市場份額後,就開始調漲 Dram 報價,
原本苟延殘喘的南亞科(2408)也得以在報價調漲後,連續多年享受獲利的果實,
而 2019 年中國面板業者市占率已達到 41.1%,
韓國業者退出後,這個數字還會繼續提升,預計在 2021 年突破 60%,
大陸面板大廠此時繼續殺價已沒有意義,
反而有可能開始調漲價格,改善長期依靠補貼的獲利結構,
畢竟賺取外匯才是中國一開始扶持面板產業的目的。
下圖:中國面板廠 TCL 華星光電,在今(2020)年 2 月以 18.8% 市占率,
成為最大 LCD TV 面板出貨商,加上另外兩家陸廠京東方(17.4%)及惠科(13.4%),
韓廠尚未退出,中國業者就已拿下 49.9% 的市佔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整體狀況與 2015 年底相似
佳世達(2352)目前整體狀況與 2015 年底極為相似,
本業代工部門與品牌部門呈現獲利,但醫療部門還在虧損,
業外則受友達(2409)嚴重干擾獲利,雖然研調共識面板價格可能上漲,
但市場卻還處於觀望態度,法人也對友達(2409)或佳世達(2352)興趣缺缺,
而佳世達(2352)一直到 2016 年中外資才開始大規模介入,
若 2020Q2 財報改善幅度超出市場預期或 Q3 面板報價真的往對公司有利的方向發展,
就可能會再次看到法人機構大舉建倉並拉抬佳世達(2352)的景象。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