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股經營權保衛戰
根據公司法規定,董監之任期不得逾三年,
也就是每三年必須改選一次,
這也導致 2017 年鬧得滿城風雨的彰銀(2801)經營權大戰,
於今(2019)年底再度捲土重來,
民股代表台新金(2887)誓言要奪回經營權,
然而根據目前的籌碼動向來看,
官股對於這次的經營權大戰也是不計成本、勢在必得,
本文將介紹彰銀(2801)經營權大戰的始末,
並分析近期的籌碼變化。
台新金(2887)與彰銀(2801)
台新金(2887)跟彰銀(2801)的孽緣要從 2006 年說起,
2005 年,彰銀(2801)遭遇到呆帳危機,
年度虧損達 365 億之多,當時政府為了解救搖搖欲墜的彰銀(2801),
像民股股東發起特別股招標增資,
並對外表示得標的民股將可以取得董事會過半席次派任權,
最終由台新金(2887)已 26.12 元得標,取得 22.55%股權,
並在 2005 年底取得彰銀(2801)董事會過半席次,
將彰銀(2801)納為台新金(2887)子公司。
2011 經營權大戰
由於台新金(2887)一直有想併購彰銀(2801)的企圖,
加上引入民股是 2008 年政黨輪替前的前朝政策,
財政部在 2008 年之後就一直密切關注台新金(2887)在彰銀(2801)的動作,
對台新金(2887)來講,既然已經取得了 22.55% 的股票,
加上當時的政府早已保證得標者可掌握董事會過半席次,
併購彰銀(2801)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但對政府來說,彰銀(2801)是老字號的官股行庫,
不應該與民營企業合併,況且當時政府答應的是可以掌控董事會,
合併事項根本不存在於當初招標的合約中,
在台新金(2887)多次表露出要合併彰銀(2801)的意圖後,
財政部終於對外表示,可能會在適當時機取回彰銀經營權,
這也引爆了 2011 年的董監改選行情,
讓彰銀(2801)股價從 2010 年 6 月的 12 元,
飆漲到 2011 年中的 25 元,一度逼近台新金(2887)的入股價格,
經過一番激戰,台新金(2887)在 2011 年董監改選中,
拿下不含獨立董事, 6 名董事中的 3 名,
順利過半,保住了台新金(2887)對彰銀(2801)的子公司資格。
2014 年官股拿下經營權
2014 年再度遭遇到 3 年一度的董監改選,
財政部除了動員泛公股集團加碼持股,更大動作在媒體表示,
希望小股東能支持官股重新取回經營權,
最終在 2014 年底的董監改選,財政部拿下 6 席董事中的 4 席,
台新金(2887)喪失對彰銀(2801)的控制力,
對彰銀(2801)的認列方式從有控制力變為有影響力,
也造成台新金(2887)當年度認列 147.7 億業外損失
✎喪失控制力
公司在轉投資處理上有一個中心概念「持有目的改變,視為出售再買回」,
而權益法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控制力,
有控制力就屬於子公司,要編制合併財報,
另一種是有影響力,有影響力不用編制合併財報,
只需按比例認列損益於業外投資收益即可,
台新金(2887)在 2014 年比喪失對彰銀(2801)董事會控制,
等於持有目的改變,從有控制力變為有影響力,
雖然之後還是要用權益法來認列收益,
但在喪失控制力的那個當下,必須先視為出售再買回,
而台新金(2887)當年入股價格與 2014 年底彰銀(2801)股價有不少價差,
才造成台新金(2887)在 2014Q3 財報大虧。
下圖:台新金(2887) 2014 年董監改選未過半,
彰銀(2801)不再屬於台新金(2887)子公司,
直接導致財報在業外認列 147.7 億元損失。
(圖片來源 : 台新金103年合併財報 99 頁)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020 經營權大戰再度開打
2017 年董監改選大戰,
持股 16% 的外資法人大多支持台新金(2887),
雖然官股在 2017 年保住了經營權,
但 2017 年之後,多家民營企業買進彰銀(2801),
讓小股東手上的台新金(2887)持股數減少,
這其中也包括殯葬業龍頭龍巖(5530),
雖然這些民股並沒有表明董改選行情會支持官股還是民股,
但卻讓官股意識到,以目前的持股數,
如果外資仍然支持台新金(2887),
那麼要在 2020 董監改選保住經營權就有一定的風險,
於是開始大規模加碼。
官股股票比民股少
在 2014 及 2017 董監改選時,
市場就有一些人認為這是政府在欺負民營企業,
雖然政府要將彰銀(2801)這個公股行庫保住的想法可以理解,
但如果政府真的不希望彰銀(2801)落入台新金(2887)手中,
按照過往台股董監改選大戰的作法,
應該要從市場上買進股票,持股數多的才能掌控經營權,
而不是用號召小股東支持政府的手法來保住經營權,
隨著民股大股東的持股數逐步上升,
政府終於在 2020 的董監改選出動各大官股行庫出手加買進。
2019 年股東名單
調閱 2019 年股東會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有 5 個大股東是民股,其中 3 個是龍巖(5530)集團,
2 個是台新吳家,其他 5 個大股東,
4 個是官股,1 個是外資,
在 2019 年 4 月 16 日時,
前 10 大股東中,民股持股加上龍巖(5530)為 32.08%,
官股持股比為 19.54%,
在過去,以台新吳家 25.33% 的持股,
官股在取得小股東支持後,還有機會能掌控董事會,
但這次民股股東持股比已遠超官股,
要在 2020 董監改選中勝出只剩下加碼持股一途。
(圖片來源 : 彰銀股東會年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各大行庫全力買進
彰銀(2801)股價大漲
在這個背景下,官股行庫從 2019 年 5 月開始全力買進,
買進的官股行庫包括兆豐、合庫、台銀、土銀、第一金,
總計從股東會最後過戶日到 11 月 29 日,
官股行庫共買進 279,718 張,
約佔彰銀(2801)股本的 2.8%,
官股拚了命的買進,也帶動彰銀(2801)股價走揚,
彰銀(2801)股價在 5 月 2 號為 18.5 元,
到了 10 月 31 號一度漲到 24 元,
漲幅 29.72%,如果將股息 0.64 現金、
0.2 股票加入還原權值,漲幅更是高達 36.44%。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龍巖(5530)開始賣股
官股大買彰銀(2801)造成彰銀(2801)股價大漲的直接結果,
就是不屬於台新吳家系統的民股,
會開始想賣出股票獲利了結,
其中龍巖(5530)系統的李氏投資在 11 月 8 日申報將賣出 9.84 萬張持股,
而龍巖(5530)則在同一天公告董事會授權董事長處分彰銀股票,
並於 11 月 26 日再度公告,Q3 帳上的 39.14 萬張彰銀股票,
已處分到剩下 1 千張,總計處分利益高達 34.08 億,
比起董監改選大戰,龍巖(5530)選擇直接在股價高檔落袋為安、獲利了結,
目前市場推測,龍巖集團 11 月初轉讓高達 50 萬張的持股,
大多是由公股行庫吃下來。
下圖:龍巖(5530)近期一連串申報轉讓,目前持股剩一千多張
(資料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龍巖(5530)董事長的李氏投資,於 11 月 8 日申報轉讓 9.84 萬張
(資料來源 : 公開資訊觀測站)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小股東大賣持股
雖然龍巖(5530)退出經營權大戰,
讓官股可以暫時鬆一口氣,但股價大漲,
也讓為數眾多的小股東開始賣股,
而小股東正式讓官股能夠在前 2 次經營權大戰中勝出的關鍵,
從集保戶數來看,彰銀(2801)的股東人數落在 19 萬人左右,
到了 11 月 29 日已降到 18.3 萬人,
100 張以上持股比率則從 12.6% 下降到 10.92%,
當然比起官股及民股大股東動輒 5% 以上的比率,
這點變化看似無足輕重,但由於官股民股的持股比率非常接近,
還是有可能出現翻盤的機會。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累積投票制
2018 年公司法修法,董事改選變為累積投票制,
過去董監事選舉一席一席選,只要有任何一方掌握 51% 以上股權,
就可以全面掌控董事會,對於其他大股東非常不公平,
修法後,按照公司法 198 條,
改為累積投票制後,每一股份有與應選出董事人數相同的選舉權,
股東可以選擇集中選舉1人,或分配選舉數人,
舉例來說,公司預計選出 6 名董事,
股東就擁有 6 票,這 6 票可以集中投給某一個人,
也可以分配在不同提名人之間,
而彰銀(2801) 2020 年的董監改選,
將是近 10 年彰銀(2801)一連串董監大戰中,
第一次採用累積投票制
♞ 快速結論
最後整理出本文重點如下:
1. 彰銀 2005 年財務危機,政府於 2006 年引進民股台新金
2. 台新金想與彰銀合併,政府不准,引爆雙方搶奪經營權
3. 政府於 2014 年拿下彰銀經營權,彰銀不再是台新金子公司
4. 民股於 2020 年董監改選捲土重來,龍巖集團加入戰局
5. 政府出動各大行庫加碼,彰銀股價大漲 30%,龍巖帳面獲利豐厚,直接下車獲利了結
6.雖然龍巖獲利了結,但股價大漲讓小股東不斷賣股,對明年董監改選造成變數
7.2020 是彰銀第一次使用累積投票制改選董監
8.過往幾次改選,改選年度的股東會最後過戶日(一般落在 4 月)一過,股價會開始轉弱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