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漢(6414)集團高速擴張
樺漢(6414)為鴻海集團旗下工業電腦大廠,
由鴻海(2317)旗下寶鑫國際及鴻揚創投分別持股 34.79%、2.16%,
過去數年營收出現滾雪球型增長,
從 2011 年至 2019 年,營收暴漲 48 倍,
股價也一度在 2017 ~ 2018 年站上 500 元,
然而近年成長力道後繼無力,也造成該公司股價淪為空頭樂園,
股價由 500 元下跌至今只剩下 200 元,
然而在樺漢(6414)集團當中,
有一家子公司,本益比竟不到 10 倍,
本文將介紹這家子公司,並分析該子公司本益比無法提升的原因。
樺漢(6414)依靠併購擴張
樺漢(6414)有如大食怪一般的成長速度,
依靠的並不是發明了甚麼驚人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
而是用很傳統的方式 – 併購,
透過舉債及增資併購大大小小的工業電腦品牌廠,
只是背後依靠著鴻海(2317)集團龐大的產能作為併購後整合的後盾,
在一連串的併購案中,有兩個併購案,
這兩家公司是在樺漢(6414)收購之後才出現營收跳增,
也是讓樺漢(6414)能在幾年大開槓桿併購的同時,
依舊能維持良好的資產負債表品質,兩個案子分別是
1.併購的德國 S&T AG
2.併購物聯網 ODM 廠沅聖(6638)
下圖:2011 ~ 2018 年,樺漢(6414)營收呈現滾雪球增長,
7 年營收暴增 49 倍。
(圖片來源 : Cmoney)(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根據樺漢(6414) 2018 合併年報第 60 頁,長期併購讓帳上出現大筆商譽。
(圖片來源:沅聖107合併年報)(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013 年入股沅聖(6638)
樺漢(6414)於 2013 年入股沅聖(6638),
2014 年沅聖(6638)營收為 1.48 億,營業利益為負 400 萬,
到了 2018 年營收卻高達 73 億,營業利益為 6.52 億,
短短 4 年內營收成長 49 倍,
成為樺漢(6414)集團內僅次於德國 S&T AG 的第二大成長力道。
下圖:沅聖(6638)短短 4 年內營收成長 49 倍
(圖片來源 : 券商看盤系統)(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沅聖(6638)重要性不亞於 S&T AG
前面提到過,樺漢(6414)的兩大支柱,
除了沅聖(6638),另一個就是 S&T AG,
這裡筆者就透過樺漢(6414) 2018 年財報,
來分析兩家公司對樺漢(6414)的重要性,
樺漢(6414)於 2018 年合併報表的稅後淨利為 28.68 億,
但其中歸屬於母公司的卻只有 11.08 億,
有 17.6 億都屬於少數股東權益。
少數股東權益
若兩間公司編制合併報表,
則兩間公司的營收會直接相加,
例如 :A 公司營收 1 億,B 公司也是 1 億,
A 公司為 B 公司母公司,
則 A 公司合併報表的營收即為 A + B = 2 億元,
若 A 公司與 B 公司之間還有營收往來,
再從這 2 億元當中扣除,
但這會產生一個問題,
控股公司實際上並不是 100% 擁有合併過後的獲利或資產,
因此會在財報的最後方用少數股東權益項目,
將不屬於控股公司的部分扣除。
S&T AG 與 沅聖(6638)對母公司貢獻
由於樺漢(6414)對 S&T AG 的持股比僅 25% 左右,
但卻編制合併報表,這也就導致樺漢(6414)的財報上有大筆的少數股東權益需要扣除,
若將沅聖(6638)與 S&T AG 的歸屬於母公司及少數股東權益列出來比較,
便可以發現沅聖(6638)對樺漢(6414)的貢獻與 S&T AG 不相上下。
(圖片來源:peterjan)(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沅聖(6638)成長的關鍵
那麼推升沅聖(6638)這家公司高速狂飆的關鍵到底為何?
又何以在對樺漢(6414)整體財報貢獻度如此之大的情況之下,
即使 2018 年 EPS 高達 18.17 元,在興櫃市場股價卻只有 180 元左右,
竟僅享有 10 倍左右的本益比?
這裡就必須提到美國一個這幾年很夯的產品 – 智慧門鈴。
下圖:即使有優於母公司樺漢(6414)的 eps,
沅聖(6638)股價在興櫃卻長期表現不甚理想,在 120 ~ 200 元震盪。
(圖片來源 : 券商看盤系統)(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智慧門鈴龍頭 Ring
Ring 公司於 2013 年成立,主力業務項目為販售智慧門鈴,
智慧門鈴即是將美國人家中原本的門鈴系統,
加上聯網系統,透過連接具有視訊系統的門鈴,
搭配手機上的 app ,讓用戶可以不用走到門口開門,
便可以透過手機瞭解到門口的狀況,
此產品推出一炮而紅,Ring 公司立刻成為美國炙手可熱的當紅炸子雞,
在 2018 年被電商巨頭亞馬遜以 10 億美元收購,
而沅聖(6638)便是與 Ring 配合的 ODM 廠,
營收的跳躍式增長也與 Ring 公司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單一客戶佔比過高
由於 Ring 一家公司的爆炸性崛起,
帶動沅聖(6638)的營收在短短 5 年內由 1.4 億變為 73 億,
就讓市場會產生是否有太過依賴單一客戶的問題,
透過翻閱沅聖(6638)於 2018 年的財報,
便可以發現到沅聖(6638)的第一大客戶無論是在 2017 年或 2018 年,
佔比都高達 95% 左右,也解開了沅聖(6638)本益比高不起來的秘密。
下圖:根據樺漢(6414) 2018 合併年報第 111 頁,第一大客戶佔比高達 95%。
(圖片來源:沅聖107合併年報)(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兩大隱憂與一大展望
至此可以歸納出沅聖(6638)這家公司的兩大隱憂與一大展望
兩大隱憂分別為
1.智慧門鈴的市場飽和
智慧門鈴經過 5 年的快速滲透,
許多美國的家戶都已安裝智慧門鈴,
而智慧門鈴這種產品完全是因應美國住宅而生的商品,
若換到地狹人稠的亞洲市場,
完全不實用也缺乏必要性,
因此在美國紅透半邊天的智慧門鈴,
在亞洲卻能見度極低,在美國市場逐漸飽和,
而其他國家又缺乏立足點的背景下,
要再重現 49 倍增漲有其難度,
從沅聖(6638)公告的 2019 營收來看,8 月開始已出現年減現象。
下圖:沅聖(6638) 2019 年 8 月股價已開始出現年減現象
(圖片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單一客戶佔比過高
雖然 Amazon 在 2018 年併購了 Ring,
但不代表單一客戶佔比過高就不會成為長期風險,
若一家公司有 95% 的營收都來自同一客戶,
姑且不論該客戶是否有衰退的風險,
當該客戶要求供應商降價時,
供應商是否有說「不」的權力?
長期下來能否維持住毛利率?
值得投資人思考。
雖然有兩大隱憂,但還是有一大展望
亞馬遜正在擴大物聯網領域
Ring 在被亞馬遜收購之後,沅聖(6638)也順利打入亞馬遜供應鏈,
而亞馬遜近年正在跨大其在物聯網領域的布局,
包括智慧音箱語音助理 – alexa,
到智慧物流櫃,越來越多的聯網裝置,
都有望為沅聖(6638)未來的訂單動能帶來想像力,
但該公司若要提升其在市場的本益比,
甚至是掛牌上市櫃,終究還是要解決其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的問題,
對於主管機關來說,過度依賴單一客戶勢必不可能核准其上市櫃審核,
而對於投資人來說,也不可能花過高的價格去購買一檔被大客戶掐住脖子的股票,
當然,如果從 5G 時代 – 萬物接連網的趨勢來看,
該公司還是站在正確的風口上的,
至於母公司樺漢(6414)過去一年半慘不忍睹的股價,
日後有空再來分享筆者自己的看法。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