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時事思考後續的可能題材
多數投資人在選擇標的時,
會從新聞以及券商報告來找尋熱門題材,
這固然是一種有效率的篩選方式,
但往往也會造成買在題材影響力快要鈍化的時點,
然而若能透過時勢去思考後續可能的發展方向,
有時便可以買在題材爆發之前,
今天就要跟大家分享一個,
去年(2018)底發生在台股的案例。
2018 年中美貿易戰爆發
2018 年中美貿易戰爆發,
多次的關稅題材不斷干擾市場,
到了 2018/10 ,貿易戰造成的衰退疑慮終於讓台股出現一波大回檔,
加權指數由 10/1 的 11051 點,暴跌至 10/29 的 9475 點,
就在投資人針對電子股大肆拋售持股時,
一個題材悄悄的開始醞釀。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美國意圖封殺中國企業
在 2018 年稍早的 4 月,
美國商務部宣布因中興違反和解協定,
對中興開始實施長達7年的出口禁令,
當時引爆了中興供應鏈的一波大跌,
雖然當下美國政府鎖定的目標只有中興通訊,
然而根據該新聞,
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貿易戰已從經濟層面上升至國安層面
2.凡是涉及到美國國安的陸廠,都有可能成為封殺對象
根據以上兩個邏輯,有些投資人立刻可以聯想到一個產業。
兩家陸廠讓安控淪為紅海
安控產業原本是台灣的利基型產業,
相關廠商晶睿(3454)、奇偶(3356)、陞泰(8072)等
從 2000 年初至 2013 年,長期都有年年獲利快高達一個股本的實力,
然而在中國廠商挾政府支持的優勢大舉擴張後,
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中國的兩大安控廠商分別為「海康威視」、「浙江大華」,
其中「海康威視」更是由國務院國資委
旗下的「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持股 39.09%,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就相當於我們的中科院,
主要以研發國防電子為主,
因此「海康威視」可以說是一間半國營狀態的企業,
「海康威視」在政府的扶持下,
於全球範圍內展開價格戰,
短短 2 – 3 年內,將原本毛利率高達 6 -70% 的產業,
變成毛利率只剩下 30% 左右的慘業,
「海康威視」也迅速成為物聯網大廠,
同時也是全球安控市占第一的大廠,
市值突破 3 千億人民幣。
台灣安控雙雄淪為小貓
再過去中國廠商尚未跨足安控產業時,
台灣的安控產業曾經出現過一波榮景,
晶睿(3454)股價一度高達 215 元,
奇偶(3356)股價也曾漲至 314 元,
然而在陸廠多年殺戮下,到了 2018 年中時,
奇偶(3356)股價只剩下 26 元,
晶睿(3454)雖然引進富爸爸台達電(2308)後勉強苟延殘喘,
但股價 70 元距離歷史高點也早已腰斬,
昔日的安控雙雄淪為小貓。
下圖:晶睿(3454)由 200 元暴跌至不到百元。
(圖片來源 : 券商看盤軟體)(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下圖:奇偶(3356)情況更較晶睿(3454)慘烈,由 200 元下跌至不到 50 元。
(圖片來源 : 券商看盤軟體)(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2018 年 10 月股災股價卻繼續破底
奇偶(3356)由於沒有富爸爸台達電(2308)撐腰,
跌幅相較於晶睿(3454),更加慘烈,到了2017年只剩下40元
2018 年 10 月爆發貿易戰股災,
台股在短短一個月內下跌超過一千點,
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
在當時的盤勢下,
奇偶(3356)股價再度引爆多殺多,
到了 10/18 股價只剩下 19 元,
然而前面提到過,中興事件可得出兩個結論:
1.貿易戰已從經濟層面上升至國安層面
2.凡是涉及到美國國安的陸廠,都有可能成為封殺對象
而根據這兩個結論,安控極有可能成為美國的下一波封殺對象,
尤其是遍布全美的中國品牌監視器,
同時打中了美國總統川普最敏感的兩個議題
「中美衝突」、「國安問題」。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題材發酵股價 15 天暴漲 67%
到了 2018 年 11 月中,
市場終於有大戶注意到安控產業有可能成為中美貿易戰受惠股,
當時所謂的華為概念股尚未出現,
在市場一片人心惶惶下,居然誕生一個貿易戰打越兇,
越可能受益的族群,
一瞬間資金湧入晶睿(3454)、奇偶(3356)這兩支股票,
在 11/20 ,兩支股票甚至一度同步漲停,
而奇偶(3356)由於基期較低,反彈力道也最為驚人,
短短 15 天由 20.4 上漲至 34.1,漲幅高達 67%,
若由 10/30 低點 18.8 計算,漲幅甚至達 84.5%。
(圖片來源 : 籌碼 K 線)(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結論
目前距離該事件已經有快 1 年的時間,
一年過後回頭看,安控雙雄的財報仍舊無法受惠於轉單效應,
這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封殺範圍僅限於禁止政府採購中國廠商的安控設備,
但作為安控產業最大的出海口 – 民間市場,
仍舊難以阻止陸廠用價格優勢橫掃市場,
但本篇主要是探討時勢議題所可能衍生出的題材,
在這個案例中,2 個條件引爆了奇偶(3356)短時間 84% 的漲幅
1.股價長期走空,壓縮在壓縮
在 10 月股災之前,
奇偶(3356)的股價早已由 50 元下跌至 26 元,
股價壓縮再壓縮,基期極低,
這個時候失望性氣氛壟罩在持有該股的投資人頭上
稍稍一個利多就可能反轉行情。
2.超出市場想像的故事
第二個條件是超出市場想像的故事,
以該案例而言,當下市場聯想到的都是中美貿易戰對電子業的負面衝擊,
恐慌情緒瀰漫在台股的電子股板塊,
若此時能提出一個故事,且該故事違反大家的認知,
但又具備說服力,市場資金就會像吃了興奮劑一樣,
湧入該股,同樣的邏輯也適用 2019 上半年,
華為被封殺時,橫空出世的所謂「華為去美化」概念股。
附上人權圖
最後附上筆者於 10/31 加權指數最恐慌,
且奇偶股價最低時,於 19.65 元買進,
並在 11/22 股價大幅反映中美貿易戰受惠利多後
於 27.8 左右賣出,一個月內獲利 41.47% 的人權圖(對帳單)。
若能透過時勢去思考後續可能的發展方向,
有時候便可以買在題材爆發之前!
(圖片來源 : 筆者對帳單)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小P大大想請教
您是如何判斷,因為低會更低摸底實在太需要眼光與勇氣
2018年底的安控算是非常特殊的案例,不過一般下跌時,乖離率過大我都會注意,但如您所說,低還會更低,通常不斷走跌的股票,我也都是觀察不會介入,至於大跌時能否介入,需要使用不同面向來判斷,
有時候會使用產業面、推測的題材面(如本文),有時會使用財報(跌破現金價值),也有的時候會使用籌碼(是否有大戶在市價停損財造成暴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