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級地雷股
台股歷史上出現過不少讓投資人血本無歸的假帳地雷股,
從聲名狼藉的博達、牽動數家上市公司集體下市的力霸案,
到兩年前無數小股東被坑殺的樂陞案,
這當中有許多地雷股,
若不是長期經營不善、虧損連連,
就是股價跌到只剩雞蛋水餃價,
多數投資人其實不太可能踩到類似地雷,
然而,這些案例之中有一個例外,
該公司不僅入選台灣中型 100 指數,
更連續 7 年平均 EPS 3.5 元,
卻在短短一個月內出現 20 根跌停直接下市…
帝王級地雷股-雅新(2418)
備註:雅新(2418)已於 2007 年下市
雅新(2418)成立於 1972 年,
公司早期主要產品為印刷電路板,
之後跨入電源供應器的 OEM/ODM 代工,
客戶囊括的三星及 LG、 Sony 、 Sharp 以及 飛利浦等全球知名大廠,
公司於 1998 年股票掛牌上市,
從 2000 年開始到 2007 年假帳案爆發下市,
雅新(2418)展現了極為優異的經營成果。
營收年複合成長率達 29.97%
雅新(2418)於 2000 年營收為 60.5 億,
到了 2006 年營收已高達 379 億,
年複合成長率達到 29.97%,
7 年間平均 EPS 達到 3.5 元,
股東權益由 43 億元暴增至 174 億元,
公司的經營觸角也由上游一路往下游延伸,
從最初的 PCB 到電源供應器,
最後也跨入 EMS 整機組裝,
是台股當時不可多得的優質績優股,
儼然就是股民眼中的「小鴻海」。
由代工跨入品牌
雅新(2418)有感於代工毛利率越來越低,
不能只局限於代工產業領域,
於是從 2004 年開始,成立子公司景新公司,
以自有品牌 VITO ,開始跨入品牌市場,
產品則以 LCD TV 以及 DVD 播放器為主,
跨入品牌加速雅新的營收成長速度,
同一時間公司也開始將目光轉向海外。
進軍北美市場
2005 年開始,雅新宣布進軍美國市場,
與美國 Protron Digital Corporation 合作搶攻北美市場,
打算以北美的 SEAES、Kmart 為通路,
讓雅新生產的 LCD TV 以 Protron 品牌在北美銷售,
合作案開始後,雅新對 Protron 的不斷上升,
大量的 LCD TV 存貨開始從雅新的中國廠區運往北美 Protron 的倉庫存放,
同一時間雅新的營收也維持上升趨勢,
然而在營收增漲的同時,
雅新卻一直沒有收到 Protron 公司的應收帳款,
由於對 Protron 公司的應收帳款越來越高,
雅新帳上的現金水位開始吃緊,
對於上游供應商開始拖欠貨款,
終於導致台股史上的帝王級地雷股應聲爆炸。
供應商向媒體爆料
由於雅新遲遲未支付上游供應商貨款,
部分供應商現金出現缺口,
在與雅新追討貨款無果之後,
供應商憤而轉向對媒體爆料,
蘋果日報於 2007/3/ 21 踢爆雅新拖欠貨款,
由於雅新是屬於穩定獲利的績優股,
拖欠貨款一事揭露後,
引發市場一片譁然,
公司一開始出面否認拖欠貨款,
並表示將對媒體提告。
下圖:供應商拿不到貨款,於 2007/3/21 憤而向指標性爆料媒體踢爆。
(圖片來源 : 蘋果日報)(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爆發錯帳事件
股價「雷曼式」崩盤
原以為事情已經告一段落,
但就在 2007 年 4 月底,
又出現營收錯帳事件,
雅新對外公告由於人為疏失及電腦系統更換,
導致營收錯按,將每月定單出貨量估列銷貨收入,
將 2006 年自結營收 379 億元,
調整為 275 億元,
稅後獲利由 35 億元,下修為 11 億元,
事發之後證交所開始質疑雅新對 Protron 公司的應收帳款遲遲無法收回,
疑似有假交易的嫌疑,
尤其 Protron 公司資本額才 1 萬美元,
雅新卻對 Protron 公司有高達 57 億元的應收帳款!
雅新的股價也從 2007/4/3 開始連續跌停到 2007/5/4 暫停交易,
期間除了 4/23 跌停短暫打開,共出現 20 根跌停板,
從績優股到變成壁紙,
只花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
股東人數高達 6.6 萬人,
機構法人套牢 14 萬張,
由於事發突然,跑都跑不掉,
也跟著眾多散戶一起下市陪葬。
下圖:雅新跌停過程中,曾經於 4/23 由跌停拉至漲停,
但隔天開始又繼續跌停直到下市,若公司爆發重大舞弊事件,
作為風控的一環,千萬不要胡亂抄底,雅新於 2007/4/23 的漲停就是最好的警惕。
(圖片來源 : gogoinfo)(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最難避開的地雷股
雅新之所以被筆者列為台股史上最難避開的地雷股,
有三個原因
1.多家國際大廠為其客戶
由於多家國際大廠為雅新客戶,
包括 Sony 等公司的產品,
都可以看到雅新代工影子,
讓投資人對其營收真實度有一定的信任
2.營收成長幅度高
股票市場喜歡追捧營收成長幅度高的股票,
尤其是在 2000 – 2005 年之間,
鴻海(2317)、廣達(2382)、仁寶(2324)等 EMS 廠營收相繼爆發,
也都在進行垂直整合,也都有跨入品牌的企圖心,
雅新從表面上看起來,就與這幾間電子五哥沒什麼兩樣,
商業模式與邏輯看不出太大的異常,
降低了投資人的戒心。
3.年年配發股利
雅新從 2000 – 2006 年,
總計配發了 22.64 元的股利,
平均每年配發 3.23 元,
加上雅新股價長期在 25 – 40 元震盪,
高殖利率加上高成長率,吸引許多偏好低本益比的投資人重倉買進。
下圖:雅新優異的經營成果,讓它成為台股史上最難避開的地雷股。
(資料來源 : 雅新歷年財報 )(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長期發放股票股利
雖然筆者並沒有經歷過該事件,
但本文至此仍要來事後諸葛一下,
看能否從中找出蛛絲馬跡,
並在未來避開疑似的地雷股,
在雅新上市到下市的整個過程中,
其實有五大現象,若投資的公司同時符合這五個現象,
投資人應特別提高警覺
1.長期發放股票股利
不管是博達案或是雅新案,
這些公司都有一個共通點,
喜歡發放股票股利而不是現金股利,
從雅新歷年發放的股利來看,
22.64 元的股利裡面,就有 18.63 元是屬於股票股利,
公司對外說法通常是要保留現金再投資,
但發放股票股利也可能意味著公司帳上的現金十分吃緊。
2.經常辦理現金增資
該概念與第一個概念相同,
若一家公司經常在辦理現金增資,
投資人就需特別提高警覺,
公司帳上的現金可能並不充裕,
必須不斷向投資大眾籌資才能滿足營運所需。
3.經常辦理可轉換公司債
可轉換公司債允許債權人將手上的股票以債轉股,
發行可轉換公司債有助於公司在籌資的同時,
降低還款的資金壓力,
與第二點相同,會辦理可轉債的公司通常是有一定的資金需求。
4.負債逐年攀升
若公司負債逐年攀升,
也應特別留意,
從上一段的表格可以發現,
雅新的負債金額由 2000 年的 43 億元,
到了 2006 年已上升至 318 億元,
雖然雅新 2005 年負債比率 50% 左右與同業相差不大,
但雅新 2006 年營收也才 379 億元,
318 億元的負債幾乎快等同於營收。
5.本益比長期偏低
雅新的股價從 2003 年開始,
就處在 30 元上下,
本益比僅有 10 倍,
但同一時間同業的鴻海(2317)以及廣達(2382),
本益比都落在 15 – 20 倍之間,
高於同業的營收成長加上低於同業的本益比,
卻依舊無法吸引買盤進場拉抬股價。
(圖片來源 : gogoinfo)(註 : 以上僅為數據揭露,無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須自負交易風險)
整體結論
許多上市公司由於業務上需要擴張,
都會意外的符合上述五個條件,
不少當前營運規模龐大的企業,
在早期擴張階段,
也都是大量籌資、發放股票股利,
如果公司財報上顯示為獲利,
卻依舊對資金極端飢渴,通常的原因為
1.為了承接後續訂單需擴大資本支出
2.公司根本在做假帳
雅新之所以被筆者列為台股史上最難避開的地雷股,
原因就在於該股票營收長期處於擴張模式,
對資金需求逐年擴大,
並不會讓投資人對其不斷增資及發債產生懷疑,
投資人能做的,就是分散風險,
不要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
同時對於長期本益比低於同業平均的股票,
不應直覺認定其股票遭到低估,
而是要以懷疑的精神去觀察,
是否業內長期流傳不為人知的內幕,
才導致該股票低於市場同業平均本益比?
最後,近幾年上市公司轉投資架構越趨複雜,
更容易在財報上下其手,
尤其是許多事業體來自中國的 KY 股,
其財報更事飽受市場質疑,
許多已經在香港引爆的案件,
不僅負債可以隱藏、存貨可以虛增
連現金都可能是假的!
而雅新這整起事件,
若不是有供應商去爆料,
雅新這家公司可能到今天都依然存在於台北股市,
筆者相信,像雅新這樣的公司,
目前仍舊有部分隱藏在台股,
且持續被投資人交易中。
免責宣言
本網站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應自行承擔交易風險。